净身出户并非法律术语,而是民间对于离婚时一方放弃所有共同财产的一种通俗说法。通常情况下让配偶净身出户很难实现甚至无法做到,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可能让对方净身出户的情况:
对方自愿放弃财产
在婚姻双方决定离婚时,如果对方自愿放弃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权利,就可以让对方净身出户。双方可以基于自愿,采取书面形式约定,一方放弃全部财产。这种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以保障协议的有效性。
对方存在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的行为
若一方存在隐匿、转移、变卖、挥霍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的行为,在分割财产时可能会少分甚至不分。例如,一方偷偷将夫妻共有的房产卖掉并转移房款,或者在未经另一方同意的情况下,大肆挥霍夫妻共同存款等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可能在财产分割上处于不利地位,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净身出户,但这种全然剥夺对方所有资产的案件实属罕见1。
对方存在重大过错行为
重婚或与他人同居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当夫妻一方存在重婚、与他人同居等严重过错行为,导致夫妻感情破裂并最终走向离婚时,无过错方有权要求过错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在某些情形下,过错方在财产分割上可能会处于不利地位,但法律并未规定过错方必须完全放弃所有共同财产。
实施家庭暴力
一方对另一方实施家庭暴力,不仅侵犯了对方的人身权利,也违背了夫妻之间相互扶助、尊重的义务。这种情况下,法院在判决离婚财产分割时,会考虑照顾无过错方的权益,过错方可能会少分财产,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接近净身出户的结果。
达成净身出户的途径
协议离婚
双方达成一致后签订书面协议,明确约定净身出户的条款。需要注意的是,该协议必须书面明确约定,并且不得损害他人权益,同时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如果协议内容违反了法律、法规或公序良俗,那么该协议可能是无效的。
诉讼离婚
向法院提起诉讼,提交相关证据,法院将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当事人需要证明对方存在上述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或重大过错等行为,法院才可能支持无过错方让对方少分或不分财产的诉求。